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市场动态 >  市场脉动 >
快捷导航>> 市场脉动 政策导向 商机前沿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编辑: 文章类型:市场脉动 发布于2024-05-09 11:06:26 共116人阅读 分享到
文章导读

5月7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等围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介绍,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问答实录。...

        5月7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等围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介绍,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问答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谢应君: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14场,非常高兴邀请到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与王省长一起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邵新宇先生,湖北省政府副省长、秘书长蔚盛斌先生,湖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黎东辉先生。

 

新闻发布会现场。(来源:国新网)

下面,我们先请王忠林先生介绍情况。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 王忠林: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能有机会向大家介绍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我代表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湖北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五次视察,为湖北发展定向引航。这些年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鸟瞰武汉两江四岸。(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一是聚焦壮大综合实力,湖北走出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力应变局、稳增长、提能级,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特别是这几年,在遭受疫情重创的情况下,湖北发展一路顶压前行、一路回升向好。2020年疫后复苏,面对一季度GDP断崖式下跌39.2%的严峻形势,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部委和兄弟省市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千方百计挺过来,当年恢复到上年的95.6%;2021年复元打平,全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把应有的正增长追回来,当年经济增长12.9%,迈上了5万亿大台阶;2022年重回赛道,有力应对疫情延宕和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总量保持全国第7,实现从跌出主赛道到重回主赛道的强劲复苏;2023年修复向好,经济增速一季比一季快,全年增长6%,增幅居全国前列。今年一季度GDP增长6.1%,经济运行起步有力、开局良好。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到湖北指导抗疫时提出的“三个一定能”的殷切期望,那就是“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湖北发展站上了更高起点。

鸟瞰武汉未来科技城。 (东湖高新区供图)

        二是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湖北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我们始终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壮大。科技创新聚势突破,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以“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477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加速形成,29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明显进展,闪存芯片、脑机接口、心肌旋切等技术世界领先,去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9.8%,总量达到4860亿,在全国排在第3位。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为骨干的“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今年有望达到万亿规模。创新主体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万家,均实现两年翻番。

鄂州花湖机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亚洲最大的专业货运机场花湖国际机场建成投入使用,已开通国际国内货运航线64条,今年货运量可突破120万吨、进至全国第4。空中丝路畅达全球,万吨巨轮可通过长江直达武汉,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长江中上游排在第1位。黄金水道通江达海,超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加快形成,4小时可达全国80%的重要城市。高速铁路织密成网,我们坚持打基础补短板谋长远,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湖北加速从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三是加快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湖北重塑链接陆海空三个丝绸之路的枢纽优势。        

江豚。(视界网 郑家裕 摄)

        四是坚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湖北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90%以上,长江干流、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大家都很关心的“微笑天使”江豚,过去一度濒临灭绝,通过这些年的生态保护,目前江豚种群数量已达到1249头,“水清岸绿、江豚逐浪”的美景已成为常态。绿色转型提质增效,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电装机占比达到65%,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支撑了第7位的经济总量。

荆州市沙市区建成了社区食堂,重点针对辖区2935位60岁以上老人提供就餐补贴服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周栎 王慧 摄)

        五是用心用情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湖北交出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我们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民生实事可感可及,每年都扎扎实实办好一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民生实事,去年办成10大类46项民生项目,今年继续实施10大类52项民生项目,群众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每年新增城镇就业超过90万人、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超过40万人,居民收入近3年年均增长6.8%、跑赢经济增速。公共服务不断优化,66%的中小学纳入教联体,72%的县有了三级医院,城市12分钟急救圈、农村15分钟医疗圈基本形成。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推动新型城镇化、以信息化赋能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先介绍这些情况,我和我的同事们非常愿意回答各位的提问。谢谢大家!

 

人民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请问,在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中,湖北怎样更好发挥战略支点作用?

王忠林:

        您提的问题非常重要,下面由我来回答。大家都知道,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着眼区域协调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寄予厚望,早在2013年7月视察湖北时,就明确要求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这些年,湖北勇担使命、笃行实干,支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担起支点重任,展现更大作为。

光谷科创大走廊,员工在湖北瑞华光电无尘车间生产miniLED背光、触控显示屏等订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李妮 余福奎 摄)

        上个月,湖北省委召开全会,就“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系统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支点建设的“五个功能定位”以及总体思路、重点任务。五个功能定位,就是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国家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基地、国土安全保障服务基地、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这是战略支点的责任所在,也是我们要努力的重点方向。我们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加快能级跃升,不断增强支点的战略支撑力。就是要巩固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力争未来5年总量再跨越两个万亿台阶。二是强化创新驱动,不断增强支点的硬核竞争力。坚持以“用”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等五大优势产业,做强做优“51020”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三是坚定扩大开放,不断增强支点的要素集聚力。用好花湖国际机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中欧班列等开放通道,建强湖北自由贸易区等开放平台和中德、中法、中日等国际产业园区,积极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新高地。四是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增强支点的生态承载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实施长江大保护10大提质增效行动,构建循环经济等10大绿色发展体系,建设美丽湖北、加快绿色崛起。五是促进协同融通,不断增强支点的辐射带动力。做强武汉、襄阳、宜荆荆三大都市圈,加强与中部兄弟省份协作联动,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湖北更大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都知道,湖北省要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肯定离不开人才的建设。我们也知道,湖北智力资源富集,科教人才优势明显,能不能介绍一下在这方面有哪些探索和实践?谢谢。

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邵新宇:

        湖北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拥有院士81位,高校132所、在校大学生200万,科研机构3600家、研发人员35万,这些都是湖北最宝贵的“压箱家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安排,湖北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我们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打通优质高校、优势学科、优异人才、优秀企业同向奔赴的通道,使教育科技人才产生倍增效应。比如,华中农业大学牵头组建了湖北洪山实验室,汇聚8名院士、147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51名博士后,把学科和产业连在一起、把技术和应用融在一起、把成果转化与科研人员利益绑在一起。组建两年来,取得玉米和水稻增产关键基因等12项国内首创、国际一流的重大科研成果,2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一是以创新平台聚合教育科技人才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洪山实验室主任张启发指导学生做实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二是以重大任务牵引教育科技人才高效融合。我们探索“企业出题、政府立题、联合答题、市场判题”的协同机制,引导和支持高校院所围绕产业科技重大需求开展科技攻关、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比如,为了突破汽车芯片“卡脖子”难题,东风公司牵头组建“车规级芯片创新联合体”,组织了包括多家高校院所的2000 多名科研人员协同攻关,研发出 4 款车规级芯片,武汉理工大学也专设了“东风班”进行人才定制培养。

        三是以分类培养打造教育科技人才梯队。我们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分类型、分阶段配置教育资源,梯次培育卓越工程师、拔尖创新人才、战略科学家等创新人才队伍,以适应科技攻关多元人才需求。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湖北科创学院,深入实施“楚天英才”“博士后倍增”等行动计划,支持其承担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耦合联动。比如,我们正在实施人形机器人突破工程,我们相应地在不少高校开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定向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探索,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深度破题作出湖北贡献。谢谢!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刚刚王省长也介绍到,这几年湖北每年都在推进十大类民生实事项目,办成了一批惠民利民的好事,我个人比较关注群众的健康问题,请问这些年湖北在建设“健康湖北”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湖北省政府副省长、秘书长 蔚盛斌:

        近年来,湖北坚持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解民忧、暖民心的重要举措,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尤其是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上,我们全力答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北的“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必答题,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健康中国考核位居全国第2位。

        一是坚持大医疗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下大气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问题,城乡一体、医防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我们着力补短板,建成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1819个、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着力扩资源,高水平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三级医院达到208家、全国第5;着力促均衡,基本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体系,百万人口县和百强县建有至少1家三甲医院,每个村都建有1个卫生室,培养配备大学生村医1.3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就医。

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护理员陈俊与85岁高龄的朱奶奶聊天。(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二是坚持大健康观,人民健康水平得到新提升。聚焦预防、筛查、健康管理、治疗、科研攻关五个环节,深入开展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重点围绕癌症等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等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等3类突出公共问题,全链条全周期提升健康保障水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疫情前提升13.9个百分点,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显著下降。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方面,目前全省已有超过一半的乡镇卫生院具备溶栓急救能力,近3年成功挽救3900多名患者的生命。

        三是坚持大人口观,人口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围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生育激励、养育减负、托育优化等政策,与生育相关的医疗费用全部纳入医保统筹保障,90%以上的县级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水平;近三年增加婴幼儿托位14.9万个,达到每千人3.41个,居全国前列。

        四是坚持大产业观,大健康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就像刚才忠林省长给大家介绍的,湖北把大健康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持续推进康养结合、医养结合,大力发展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制药、现代康养等产业,去年产业规模达到8810亿,今年有望突破万亿,成为战胜疾病、守护健康的坚实支撑。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极目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湖北经营主体的数量增长很快,去年新增超过160万户,创历史新高。能否介绍一下湖北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下一步有何打算?谢谢。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黎东辉:

        湖北坚持把企业服务放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民生服务放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全力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一流营商环境。在全国“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实现三年三进位,2023年位居全国前列。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我们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中心,在全省推广“我要开超市”等52个“一事联办”高频事项、数量全国第2,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一业一证”,群众开旅馆、办网吧等,从办9张证到只需办1张证。在国务院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湖北连续两年进入全国“非常高”行列。一是聚焦流程再造,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宜昌市秭归县推行政务服务“一窗通办”。(视界网 谭三要 摄)

        二是聚焦机制重塑,积蓄经济增长后劲。我们创新开展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建立了覆盖项目前期、建设、结算、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一张网”,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平均120天压缩到67天,投资150亿元的武汉奕斯伟半导体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42天。全省投资效率、效益、效能持续提高,今年一季度投资同比增长5.8%,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3.6%,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

        三是聚焦成本控制,稳定企业发展预期。紧盯企业关心的融资、用能、用地、物流、中介等成本,在全国率先制定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操作流程图,使营商环境可量化可评价可感受。比如,我们率先建成“铁水公空仓”五网融合的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多式联运一单制,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至13.04%,低于全国1.36个百分点。去年全省累计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1300亿元,今年计划再降1000亿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开展政策强基、信用湖北、法治建设等“五大行动”,加快打造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

        我注意到,湖北建成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今年又将主办全国碳市场大会。请问,湖北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上做了哪些工作?

王忠林:

        感谢您对湖北的关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湖北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省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这些年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以低碳转型提升生态颜值,用年均3%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绿色低碳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我们牵住产业绿色化发展的“牛鼻子”,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等10大绿色转型工程,打造城市矿产等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经济发展“含绿量”“含金量”的同步提升。比如,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锂电池用量大幅增长,也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我们早谋划早动手,前瞻布局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像投资600亿的邦普一体化循环产业园,把废旧锂电池“变废为宝”“吃干榨尽”,建成后年产值可超过1000亿。

十堰市张湾区的远景动力零碳智能电池产业园一期项目新能源电池制造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操作智能设备。(视界网 全正 徐春晓 摄)

        二是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体系。我们着眼重塑战略资源结构,下大力气发展清洁能源,电力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65%。我们还谋划实施38个抽水蓄能项目,总装机容量3900万千瓦,年发电量相当于我省去年用电量的1.4倍;清洁能源装机快速增长,仅去年一年就新增1230万千瓦,年发电量相当于全省用电量的45%。

        三是加快构建绿色制度体系。我们锚定“双碳”目标,建好用好中碳登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健全完善生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补偿等机制,以制度创新引领绿色低碳转型。目前,中碳登管理全国2533家企业、全球规模最大,成为全国碳市场“底层数据库”;率先在全国打通“电—碳—金融”三大市场,初步形成碳交易、碳资产等碳市场全产业链,湖北碳市场成交量占全国的42.7%。我们将依托中碳登,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让湖北绿色崛起之路越走越宽广。

        今年下半年,湖北将与生态环境部、上海市共同举办中国碳市场大会。借此机会,我们诚邀大家相聚湖北,共同谋划推动碳市场建设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近年来,湖北在高精尖科技方面持续发力,尤其是高端芯片、生物科技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引人注目。能否谈谈湖北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要做法?谢谢。

邵新宇

        正如刚才王忠林省长所介绍的,湖北是科教大省,科技实力雄厚,创新成果丰硕,近五年来每次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都居全国前5,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也不断提高,从37%上升到65%。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持之以恒抓科技创新,创新能力、创新实力不断提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我们以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建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高水平科技力量矩阵,构筑了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以1家国家实验室、35家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已建在建大科学装置为代表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有效集聚了技术、人才、资本和产业需求,成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比如,脉冲强磁场大科学装置,汇聚了国内外近百位优秀科学、技术与工程人员参与建设,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同时吸引了北大、清华、哈佛、剑桥等 130 多个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世界“顶流”科研单位,开展 1894 项科学研究。大家熟悉的全球最大功率 20 兆瓦“海上大风车”,能够实现整体充磁、性能大幅提升,就应用了该装置的成果。一是立柱架梁,构建科技力量矩阵。       

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内,研发人员在测试、焊接芯片主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二是聚力攻关,加速关键技术突破。我们聚焦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优势领域,着力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重大产品上取得突破。形成了电磁能、类脑科学、卫星导航定位等一批国际领先技术,产出了全球首颗高分辨率雷达卫星、全球存储密度领先的三维闪存芯片、全球首款临床全数字 PET-CT等一批高端产品。比如,武汉大学牵头北斗通导遥一体化技术攻关,设计的北斗星地一体化增强系统将全国 3万多个卫星导航基准站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

        三是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们率先在全国建设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健全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的转化体系,每年新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20家以上,促成5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刚才王忠林省长前面提到的心肌旋切设备,就是由中试平台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临床需求和概念原型的基础上,整合医工学科交叉和科创金融资源,迅速将样机做成手术器械产品,成功解决了“不开胸、不停跳”切除肥厚心肌这一世界性难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湖北科创优势,加强“顶天”的原始创新,促进“立地”的成果转化,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湖北提出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主要措施?谢谢。

黎东辉:

        湖北是链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节点,近年来我们抢抓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胜势,全力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

        一是构建三个丝绸之路战略枢纽,着力架起联通世界开放桥。长江黄金水道链接海上丝绸之路,万吨巨轮直达武汉,累计开通国际国内集装箱航线35条,通达欧洲、东亚、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武汉)贯通陆上丝绸之路,日韩货物经江海直达武汉阳逻港后换乘中欧班列直通欧洲,时间节省55%、成本降低15%。花湖国际机场撑起空中丝绸之路,单日最高货运航班达到120架次,“运全国、配全国,运全球、配全球”的航空货运格局加速形成。

中欧班列“长江号”在黄石发车。(视界网 张成 摄)

        二是构建现代供应链物流体系,加速融入国内国际产业链。围绕大宗商品、汽车、纺织等重点领域搭建7个供应链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海内外一体发展。完善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实施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10个,去年湖北铁水联运量占长江干线的1/3。搭建湖北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服务企业抱团出海,去年全省“新三样”出口增长91%,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5。

        三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扩大经贸合作共赢圈。我们高标准建设湖北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先出区、后报关”等改革,2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湖北建桥军团在30多个国家设计建造了近200座大桥,全球大跨度桥梁一半以上是湖北造。高质量搭建世界500强对话湖北、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汉交会等国际经贸合作平台,来鄂投资的世界500强达到325家,湖北正加速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新华社记者:

        我们知道,湖北是制造业大省,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基础扎实。请问一下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湖北有哪些做法?

王忠林: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大家都知道,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这些年,湖北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驱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湖北的产业发展,可以用转型快、动能足、赛道新、质效优12个字来概括,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近3年年均增长18.8%,存储芯片、商业航天、网络安全等产业综合实力全国领先,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湖北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我们主要做了这么几个方面的努力。


        我们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围绕前面我介绍的“51020”布局打造湖北产业主力集群。目前我们有3个产业接近万亿级,18个产业超过千亿,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4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16个,均居全国前列,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5大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营收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60%。现在的湖北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光电子芯片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商业航天基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一是做大做强现代产业集群,厚植产业发展新优势。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总装车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摄)

        二是统筹推动 “三线并进”,增强转型升级新动能。我们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传统产业焕新蝶变,钢铁产业转向高端化、化工产业转向精细化、汽车产业转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比如汽车制造,湖北是全国少数几个具有完备汽车制造体系的省份之一,这几年我们加快推动汽车产业转型,每年推出新能源车型10款以上,东风猛士、吉利路特斯、岚图、小鹏、奥特能等车型广受欢迎,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09%、高于全国8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加速成长,算力与大数据、北斗等9个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0%,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我们谋划实施了人形机器人突破、6G创新发展等8大行动,抢占发展新赛道,推动湖北产业迈向更高层级。

        三是扎实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营造链群协同新生态。我们探索建立省级领导“链长”挂帅、龙头企业“链主”引领、高校院所“链创”支撑的三链机制,形成“1+1+1>3”的聚合效应。大家都知道,世界最高端的三维五轴激光加工机床,过去我国一直依赖进口,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支持华工科技等3家“链主”企业牵头,组织了10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最终我们打破了国外垄断,目前全国70%的三维五轴激光加工机床都是湖北造。正是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创新赋能之手的高效协同,有力促进了技术突破、产业升级。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新型工业化这个战略任务,着力构建政企研联动、上下游贯通的创新生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封面新闻记者:

        湖北是长江流经里程最长省份,也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能否介绍一下湖北在加强水安全、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有关情况?谢谢。

邵新宇:

        我们知道,湖北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规矩的地方,这些年我们坚定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整体性提升。我们主要做了这么几个方面工作:


        我们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连续6年实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十大提质增效行动,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丹江口水库被誉为“首都水井”,北京城区生活用水七成以上来自这里,我们统筹实施库区水环境治理六大工程,水质连续10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沿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一是全力守好一江清水和一库净水。       

鸟瞰湖北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清江隔河岩库区,江水碧波万顷,青山映绿水,绿水绕青山,清江美如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二是大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我们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根本性好转。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破解“化工围江”,通过“关改搬转”,将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全部“清零”,实现生产岸线向生态岸线转变。湖北在全国率先实行五级河湖长制,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鱼类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恢复,鳤鱼、刀鱼等消失多年的稀有鱼种重现长江,水鸟种群数量5年增长4.9倍,水清鱼跃、飞鸟翔集的美好景象时常可见。

        三是有力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我们坚持在绿色转型中培育绿色动能,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比如,湖北大力推进“电化长江”“气化长江”“氢化长江”,通过新能源技术推动长江航运绿色发展,自主研发的长江三峡1号是目前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游轮,实现了零排放、零噪声、零污染,“湖北造”电动船舶核心动力系统市场占有率达到62%,全国第1。未来我们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湖北的水更清、天更蓝、土更净,发展更可持续。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湖北是很多人的旅游目的地,我们注意到,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湖北有很多景点人山人海、非常火爆。请介绍一下湖北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谢谢。

蔚盛斌:

        正如您所说,湖北是备受海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胜地。湖北是旅游大省,揽山水之美、得人文之胜,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4处、全国第2,5A级景区15家、全国第6,是倍受海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胜地。这里,我用“五个一”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湖北。


        大江大湖水韵灵动、群山巍峨绚丽多姿,长江、汉江、清江如三条玉带镶嵌在荆楚大地上,755个湖泊星罗棋布、4231条河流纵横交织,三峡大坝高峡出平湖,武当山道法自然,神农架挺起华中屋脊,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名胜景观。春赏樱、夏看荷、秋品桂、冬观梅,四时皆秀色、无处不风光。湖北是一幅美丽的画,       

游客在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上洋村三峡奇潭景区的樱花长廊里观光游览。(视界网 张国荣 摄)

        湖北是一本厚重的书,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三国文化的重要承载地,炎帝神农、诗祖屈原、茶圣陆羽、药圣李时珍等历史名人耀古烁今,伯牙抚琴、昭君出塞、岳飞屯兵等动人故事千古流传,崔颢的《黄鹤楼》、苏东坡的《赤壁赋》、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等经典名作万世流芳。荆楚大地犹如厚重的书,让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黄鹤楼。(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湖北是一首激昂的诗,中国近现代革命在这里策源,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鄂豫皖苏区创造“28年红旗不倒”奇迹,走出了235位开国将帅;万里长江第一桥“天堑变通途”,“武字头”重器挺起共和国工业脊梁,九八抗洪铸就钢铁长堤,抗疫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拼来山河无恙。一代代荆楚儿女战天斗地、感天动地,书写了恢弘壮阔的英雄史诗,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学生在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研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湖北是一座丰饶的园,美食香飘四海,武昌鱼、热干面、小龙虾蜚声中外;名茶回甘悠长,历史上就是万里茶道的起点,恩施玉露、利川红等楚天好茶驰名于世;好品琳琅满目,汉派服装、珠宝首饰、道地药材备受欢迎,汽车、手机、智能家电畅销世界。荆楚大地犹如丰饶的家园,让人收获幸福、成就梦想。

鹤峰县走马镇木耳山观光茶园云海升腾。(视界网 杨顺丕 龙炳洁 摄)

        湖北是一架通达的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12方向的超米字型高铁网托起轨道上的湖北,1061公里的长江高等级航道串联东中西陆海新通道,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客货双枢纽打通内陆开放空中出海口,开放的湖北联接全国、通达全球。

青山长江大桥,蓝色的拉索及桥身格外靓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通讯员 刘佩娅 摄)

        借此机会,我们诚邀五湖四海的朋友来湖北,观黄鹤胜景、习武当太极、品荆风楚韵,共同体验极目楚天的壮美辽阔,共同感受荆楚大地的强劲脉动,共同创造中部崛起的美好未来!谢谢!

来源:国新网

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发布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

标签:
分享本站到

Copyright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商业网 备案号:京ICP证020160号(一)-7 chinae.cn